close


 


聯合報 - 新詩大獎作品 - 陳羿溱


 


倉頡之後,代代傳承的民族精神 


到了八年級手裡已成另一個星系


以無限量的通假編一部


專屬即時通的字典


啊。人人都是文字學家


 


鍵入的思想如同微波食物


食材迷失了鮮美走樣了原味


我們的名姓開始半生不熟


一個個稀奇古怪的形聲被囫圇嚥下


胃消化不良


 


同樣書寫於台灣但需要翻譯


文字被當成貼紙,隨意黏貼且固定換季


退化成聰明的單細胞生物並繼續放進試管裡實驗


直到部首完全溶解


彷彿一尾尾健忘的魚在水中,忘記如何呼吸


少男少女就在旁邊指導換氣


游動的名詞是一列列難解的密碼


我們也開始攻讀符號學


否則滿嘴辭藻的蛀牙如何能細細咀嚼文化的深華


 


或許是我誤解了,你們,只是要


按下聲音的快門拍下一張張文字的裸體


試演四十六條自由的染色體


組合各種可能的    顯性隱性基因


其實這是一種道家精神的實踐,我懂


把漢字無掉


「泥umu要7玩」(你有沒有要去玩)


這其中包含了多少內心戲!


只是研磨那些字根的時候


不慎遺失了古中國的香味


如此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